艾灸知识
艾灸百科
推荐产品

艾灸流行 养生功效大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时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艾绒制成的艾炷、艾条(艾条在药店可以买到),点燃后,熏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 

  相统一。"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法在我国出现的时代在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即重视针灸。《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重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