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知识
艾灸百科
推荐产品

艾条分享 艾灸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老龄化时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已成为老年人的头号杀手,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增加了痛苦,老年保健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治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医疗理念愈来愈为医患双方所接受。
  
   重视预防是中医学历来所倡导的,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宜晚乎。”生动地阐释了"上工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而今,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改变,绿色保健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悄然兴起。许多对中医有些了解的人们开始选择艾灸法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保健方式。
  
   保健灸法是历史悠久的防病治病之术,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上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使用灸法保健防病称为“逆灸”,《医说》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若要身体健康平安,就要常灸足三里穴,勿使灸疮干燥结痂愈合,这是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研究业已证明,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红细胞数,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抗体形成以增强人体的防御功能,是一种维持人体生理平衡,抗御疾病的双向调整作用。
  
   现仅就艾灸对心脑血管方面的作用论述一二。
  
   选取足三里,关元穴对50例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施灸,每天一次,于每月月初连灸七天,灸前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连续灸治3个月后复查血流变学,结果显示:经艾灸治疗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心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而血流变的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始发因素,一旦人的血液成分、血液功能、血液流动等发生病理改变,就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炎症变化,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堵塞,坏死或出血等,从而引发各类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性质能够反映血液的流动特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具有预防功能,即当血液流变性发生异常时将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这种血循障碍常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从而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从艾灸前后血流变学主要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50例患者艾灸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总积分等均有明显下降,提示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另外有人选用高血压,脑血管病经脑阻抗血流图示脑血管搏动性供血减少,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温和灸双侧内关穴,施灸20分钟,灸后依次观察即刻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脑阻抗血流图的变化,并测灸后血压。经测证实,灸后脑阻抗血流均较灸前明显改善,流入容积速度加快,波幅升高,故而说明艾灸内关穴可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这些实例都表明艾灸为防治脑血管病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说,足三里,关元穴有健脾补肾的作用。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临床常用的保健强壮穴,有很强的健运脾胃的功能,常灸此穴可健脾益气,增补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是气血化生源源不断,四肢百骸,脏腑均得以滋养,延缓人体的衰老;关元属任脉,位于小腹,与肾脏关系密切,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所在,老年人肾气渐衰,肾精渐少,是导致器官衰老的一个主要因素,故常灸关元可补益肾气,填补肾精,延缓衰老。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能够益心气。艾灸这三个穴位对于心脑血管病,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今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和国家建设都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现症患者进行恰当干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并且可以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节约国家开支。保健灸法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有效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易于操作,花费少,绿色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预防保健方法。